1989年6月,天安门广场上的血腥镇压,震惊了全世界。而当时的社会主义东德政府,却祝贺北京政府“成功镇压了反革命行动”。一些东德民众对此极为愤慨,音乐家约斯维希就是其中之一。
(德国之声中文网)"东德政府当年的官方立场是:天安门广场上的镇压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成功镇压了反革命运动。如果说,中国当局镇压学生的新闻画面对我们是一大震惊的话,那东德政府对此的反应则是双重震惊。"在柏林东部的一间酒吧里,音乐家约斯维希(Rex Joswig)平静地说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期,20岁出头的他就搬来了东柏林,并在1987年成立了一支摇滚乐队。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事件,约斯维希是通过电视了解的。当时,东柏林的居民可以很方便地接收西柏林发射的电视节目。"西德的电视节目是我们主要的新闻渠道,而我们东德自己的电视台,早已没人当真看了。"
6月4日的镇压画面,让约斯维希大受震惊。他不顾东德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官方立场,约斯维希在几天后柏林郊外的一场演唱会上,号召全场为天安门广场上的死难学生默哀。
这一大胆举动,导致约斯维希和乐队其他成员两天后被请去了东柏林市政府。官员们正式告知他,即刻起,乐队不得再进行任何演出活动。"这对我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约斯维希抽着烟,慢慢地说道。
不过,演唱会上的默哀举动,其实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约斯维希的乐队,已经被东德当局关注许久,"在东柏林市政府,那些官员们手里拿着一张长长的'错误清单',从头念到尾。"
"因为我们乐队名叫'北京之秋'"
约斯维希说,光是乐队名称,就已经能让东德官方不爽许久。这支1987年成立的东柏林摇滚乐队,名叫"北京之秋",约斯维希说,官方觉得取名秋天,"意境太过萧瑟";另一方面,东德官方在乐队申请成立时,担心"萧萧瑟瑟的北京"这一寓意会"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为此,1987年乐队成立前,约斯维希还曾经专门前去中国驻东德大使馆,"结果一个姓吴的外交官对我们说,'乐队名称是对中国的莫大赞许,衷心祝愿你们事业成功!'于是,东德政府也就暂时没再找我们麻烦。"
不过,虽然乐队取名"北京之秋",但其实和中国并无太大联系,"我们就只是想要表达一下叛逆的态度而已。"乐队成立的头两年,约斯维希和他的同事们小有成就,最高峰时每月要开10场演唱会。
这一切,在1989年6月戛然而止。"那时候,由于北京发生的血腥镇压,我们的名称突然有了意义,它突然好似沾上了鲜血,被印刻在墙上。我们突然有了一种责任感,而无所谓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时代潮流在我们这一边"
约斯维希和他的同事们当时之所以能"对后果无所谓",也许是因为他们已经预见到了几个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那个秋天,大量东德居民借道捷克布拉格,逃往西德;那个秋天,莱比锡(东德经济重镇)居民们每个星期一都上街示威要求改革;而到了秋天结束的时候,柏林墙也倒塌了。
而约斯维希,则在那个秋天还没到来的时候,在1989年的春夏之交,在东柏林市政府里,听完了东德官员们宣读的"错误清单",然后,他对官员们说:"我相信,时代潮流在我们这一边。"
在那段不能登台演出的难熬日子里,约斯维希和他的乐队同事,也在朋友的帮助下,辗转逃往了西柏林。在那里,约斯维希将积郁已久的愤怒,写成了一支歌:"腐败共和国"(Bakschisch-Republik, Bakschisch一词来自波斯语,意指向各类办事官员施以小恩小惠的贿赂行为)
约斯维希后来回忆说,这首歌虽然是针对东德政府,"但激起这灵感的愤怒情绪,却是起源于北京的镇压。"
1989年10月下旬,歌曲在西柏林灌制完毕,开始发行。11月9日,柏林墙倒,东德政府在这年秋天,没有像北京的当权者那样,用坦克对付示威民众。变革的时代潮流,已经无法逆转。
而在那个充满变革气息的1989年,约斯维希的"腐败共和国"也很快成为了那年东德的走红单曲,唱片销量数以万计,广播电台也时常播放这首歌。
"我的眼中依然饱含泪水"
如今,约斯维希又回到了东柏林,准确地说:柏林东部。东德官员向他下达演出禁令25年后,他依然在从事着音乐事业,"北京之秋"乐队也依然活跃在各个舞台上。"今天我们唱的歌,比起当年来可是舒缓多了!"约斯维希笑着说。
前些年,他的一个乐队同事还前往中国度假,特意去北京拍了些照片--不过也只是拍照而已。"北京之秋"在北京登台演出,对于约斯维希来说,依然是不敢想像的事情。"今天,当我再次看到'六四'的新闻影像,我依然感到震惊,我的眼中,也依然会饱含泪水。"
作者:崔牧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