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追忆:六四事件大事记
哀悼胡耀邦:
主张改革开放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官方在当晚新闻联播节目中宣布了胡耀邦的死讯。
大学生在新华门外示威,被军警驱散。学生转到天安门聚集,北京各大学都有队伍加入,使广场聚集的学生人数增至10万人。
1989年4月20日
军警与学生和民众推搡:
凌晨,军警与学生和民众再次在新华门发生肢体冲突。
1989年4月22日
赵紫阳致悼词:
中国官方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为胡耀邦举行追悼会。20万大学生不理政府封闭广场的决定游行进入天安门广场,在人民大会堂外及中南海前静坐示威。
追悼会开始后,在人民大会堂东侧静坐的学生派出三名代表跪在大会堂前的石阶,头顶着请愿书,要求见国务院总理李鹏,但李鹏并没有露面。学生号召北京35所高等院校无限期罢课。
同时,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周刊因刊载一篇有关悼念胡耀邦的文章未获准发行。事后,总编辑钦本立被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革职。
1989年4月24日
大学全面罢课:
北京35所大学全面罢课,上海、天津、长沙、西安、南京等各大城市高校纷纷响应。
1989年4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声称这次学生运动是“有计划和有预谋的动乱”。
1989年4月27日
大约20万名学生不理会官方的威胁走上北京街头游行,沿途冲破了多道军警封锁线,受到百万群众支持。
1989年4月28日
北京市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成立,提出“与政府直接对话”等七项要求。
1989年5月4日
5月4日为中共所定"青年节",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十多万名学生藉着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日游行至天安门,数百名北京新闻工作者加入声援游行,口号是:要求新闻自由,打击贪污,严惩官倒,以及继续进行改革开放。 学生对政府提出了七项要求,包括公正评价胡耀邦的政绩;彻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与反自由化”;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子女向全国人民公布财产状况;开放报禁;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取消限制示威游行,以及对学运作出明确的报导。
同一天,赵紫阳在访问北韩之后会见在北京开会的亚银各国代表,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学潮问题。
1989年5月13日
王丹带领绝食请愿:
救伤车的警笛声:
由于北京的大学生感到游行及罢课无效,便趁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期间将行动升级,于下午4时起由学生领袖王丹带领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 开始绝食时,有2千多名学生参加, 其后陆续有学生和市民加入。由于广场上的气温很热,很多绝食学生不适而晕倒。在广场附近经常听到救伤车的警号声。
1989年5月15日
市民继续游行声援学生:
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抵达北京访问,原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欢迎仪式临时改在机场举行。 在访问期间,赵紫阳向戈尔巴乔夫透露,中共党内重大事情需要由邓小平拍板。
李鹏与绝食学生代表对话:
总理李鹏与绝食学生代表进行为时50分钟对话。在会上,李鹏与学生领袖吾尔开希等人在会面时针锋相对。
1989年5月19日
赵紫阳含泪对学生说他来得太迟:
在学生绝食第七天的凌晨,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慰问绝食学生。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也在场。赵紫阳含泪对学生说他来晚了,"来日方长",请同学们停止绝食。其实,赵紫阳已经在党内高层斗争中完全失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学生在当晚结束绝食,改以静坐形式请愿。
1989年5月20日
学生高呼“李鹏下台”:
戒严消息:
学生苦苦哀求:
总理李鹏称北京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宣布当日上午10时起在北京部分地区实施戒严。 戒严令颁布后,示威学生愤怒高呼“李鹏下台”,并且即时宣布广场20万人大绝食抗议。
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宣布戒严的消息。
当晚,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分批开入北京,但是遭到学生和市民堵截,戒严令无法执行。 军人面对苦苦哀求的百姓及哭诉事件真相的学生并没有作出强制行动,只是原地待命。
当日,北京市政府宣布禁止游行和中外记者采访。
1989年5月23日
北京街头百万人大游行。各界民众上街高喊“李鹏下台” 。
1989年5月29日
中央美术学院等6所院校学生在晚上赶制成一座“民主女神像”,竖立在天安门广场。
1989年6月2日
青年学者刘晓波、高新、周舵和台湾歌星侯德健“四君子”来到广场大学生中间,宣布展开72小时绝食。
1989年6月3日夜和6月4日凌晨
实弹镇压:
6月3日晚大约10时,当局发布紧急通告,宣布戒严部队将强行清场。军队出动坦克和装甲车,冲向天安门广场,沿途不断遭到民众阻拦。从深夜11时起至6月4日凌晨,荷枪实弹的军队在各地段与没有武装的学生与市民激烈冲突。北京城彻夜枪声不断,血流遍地。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六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