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历史追忆:六四事件大事记


历史追忆:六四事件大事记

1989年4月15日
哀悼胡耀邦: 

主张改革开放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官方在当晚新闻联播节目中宣布了胡耀邦的死讯。
1989年4月16日
大学生在北京及各地一些校园举行悼念胡耀邦活动,天安门广场出现人们自发敬献的花圈。
1989年4月19日

大学生在新华门外示威,被军警驱散。学生转到天安门聚集,北京各大学都有队伍加入,使广场聚集的学生人数增至10万人。

1989年4月20日
军警与学生和民众推搡: 

凌晨,军警与学生和民众再次在新华门发生肢体冲突。

1989年4月22日
赵紫阳致悼词: 

中国官方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为胡耀邦举行追悼会。20万大学生不理政府封闭广场的决定游行进入天安门广场,在人民大会堂外及中南海前静坐示威。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追悼会开始后,在人民大会堂东侧静坐的学生派出三名代表跪在大会堂前的石阶,头顶着请愿书,要求见国务院总理李鹏,但李鹏并没有露面。学生号召北京35所高等院校无限期罢课。

同时,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周刊因刊载一篇有关悼念胡耀邦的文章未获准发行。事后,总编辑钦本立被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革职。

1989年4月24日
大学全面罢课: 

北京35所大学全面罢课,上海、天津、长沙、西安、南京等各大城市高校纷纷响应。

1989年4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声称这次学生运动是“有计划和有预谋的动乱”。

1989年4月27日

大约20万名学生不理会官方的威胁走上北京街头游行,沿途冲破了多道军警封锁线,受到百万群众支持。

1989年4月28日

北京市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成立,提出“与政府直接对话”等七项要求。

1989年5月4日

5月4日为中共所定"青年节",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十多万名学生藉着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日游行至天安门,数百名北京新闻工作者加入声援游行,口号是:要求新闻自由,打击贪污,严惩官倒,以及继续进行改革开放。 学生对政府提出了七项要求,包括公正评价胡耀邦的政绩;彻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与反自由化”;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子女向全国人民公布财产状况;开放报禁;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取消限制示威游行,以及对学运作出明确的报导。

同一天,赵紫阳在访问北韩之后会见在北京开会的亚银各国代表,提出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学潮问题。

1989年5月13日
王丹带领绝食请愿: 
救伤车的警笛声: 

由于北京的大学生感到游行及罢课无效,便趁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期间将行动升级,于下午4时起由学生领袖王丹带领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 开始绝食时,有2千多名学生参加, 其后陆续有学生和市民加入。由于广场上的气温很热,很多绝食学生不适而晕倒。在广场附近经常听到救伤车的警号声。
因戈尔巴乔夫即将访华,全球记者云集北京。他们向全世界现场播报了中国的学生示威运动。

1989年5月15日
市民继续游行声援学生: 

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抵达北京访问,原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欢迎仪式临时改在机场举行。 在访问期间,赵紫阳向戈尔巴乔夫透露,中共党内重大事情需要由邓小平拍板。
同时,天安门广场上绝食学生增加至3千人。学生运动蔓延至十多个省会,北京市民继续游行声援学生。
官方媒体开始出现同情示威学生的声音,中央电视台出现广场示威画面。
1989年5月16日
北京几十万各界民众上街游行声援学生。其他大城市也有大批群众走上街头。
1989年5月17日
北京百万群众大游行。其他城市继续举行声援游行。
最高领袖邓小平在他的家中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除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和姚依林五常委外,杨尚昆和薄一波也出席会议。赵紫阳受到指责,邓小平决定戒严。
1989年5月18日
李鹏与绝食学生代表对话: 

总理李鹏与绝食学生代表进行为时50分钟对话。在会上,李鹏与学生领袖吾尔开希等人在会面时针锋相对。

1989年5月19日
赵紫阳含泪对学生说他来得太迟: 

在学生绝食第七天的凌晨,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到天安门广场慰问绝食学生。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也在场。赵紫阳含泪对学生说他来晚了,"来日方长",请同学们停止绝食。其实,赵紫阳已经在党内高层斗争中完全失势,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学生在当晚结束绝食,改以静坐形式请愿。

1989年5月20日
学生高呼“李鹏下台”: 
戒严消息: 
学生苦苦哀求: 

总理李鹏称北京已经陷入无政府状态,宣布当日上午10时起在北京部分地区实施戒严。 戒严令颁布后,示威学生愤怒高呼“李鹏下台”,并且即时宣布广场20万人大绝食抗议。

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宣布戒严的消息。

当晚,执行戒严任务的解放军分批开入北京,但是遭到学生和市民堵截,戒严令无法执行。 军人面对苦苦哀求的百姓及哭诉事件真相的学生并没有作出强制行动,只是原地待命。

当日,北京市政府宣布禁止游行和中外记者采访。

1989年5月23日

北京街头百万人大游行。各界民众上街高喊“李鹏下台” 。
三名抗议者用带染料的鸡蛋击中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在广场维持秩序的示威学生把抗议者交送警方。
1989年5月25日至27日
示威者曾希望在美国和加拿大访问的人大委员长万里回北京主持取消戒严,但万里的飞机在上海降落后,被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留在上海“养病”。万里27日发表声明支持戒严。
1898年5月28日
全球很多地方举行声援天安门民主示威的游行,据信有百万人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大游行。
在这段时期,示威学生对于是否撤离广场出现了意见分歧。 赞成撤离的学生认为学运不可以拖得太长,应该转换其他深化的形式争取民主。 但是反对学生则认为,撤离等于没有结果,而且容易被当局进行秋后算账。经过表决后,学生坚持继续静坐。留守广场者绝大多数是从外地前来支援的大学生。

1989年5月29日

中央美术学院等6所院校学生在晚上赶制成一座“民主女神像”,竖立在天安门广场。

1989年6月2日

青年学者刘晓波、高新、周舵和台湾歌星侯德健“四君子”来到广场大学生中间,宣布展开72小时绝食。
1989年6月3日
早上,由于军队越野车及后来运载军械的旅游巴士被民众发现,装备被没收。 下午,为夺回旅游巴士上的枪械,北京武警和戒严部队在六部口新华门和人民大会堂西侧首次使用武力对付学生、工人和市民,有近百名市民受伤。

1989年6月3日夜和6月4日凌晨
实弹镇压: 

6月3日晚大约10时,当局发布紧急通告,宣布戒严部队将强行清场。军队出动坦克和装甲车,冲向天安门广场,沿途不断遭到民众阻拦。从深夜11时起至6月4日凌晨,荷枪实弹的军队在各地段与没有武装的学生与市民激烈冲突。北京城彻夜枪声不断,血流遍地。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六四事件"。
大批在京西方记者向全世界播报了中国军队残酷镇压示威的消息和画面。
一夜之间的镇压造成的死伤数字至今依然众说纷纭。据信有几千名平民被打死打伤。也有个别军人被愤怒的民众打死。
1989年6月5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告全国人民书,将民主示威运动定性为"反革命暴乱"。
被当局称为"黑手"的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和妻子李淑娴教授逃入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避难。
中国其它地方爆发抗议镇压的示威游行。
美国总统老布什谴责中国政府践踏人权。英国法国西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政府纷纷谴责镇压。美国和欧盟随后对中国实施一系列制裁,包括武器禁售。
1898年6月9日
最高领袖邓小平在中南海接见戒严部队高级军官。
1889年6月12日起
当局陆续宣布通缉方励之夫妇和王丹、吾尔开希、柴玲和李录等21名学运领袖以及工人抗议领袖韩东方和知识分子严家其、包遵信等多人。当局在各地逮捕大批参加示威的人士。
1989年6月14日
中国政府召见美国之音驻北京记者裴新,通知他被驱逐出境。
1989年6月24日
中国官方正式宣布罢免赵紫阳职务,江泽民升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4月18日 星期二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4月18日 星期二

   吴仁华

   零时,北大逾千名学生走出校园游行,3时行至钓鱼台宾馆时人数增至3千。有外国记者和外国使馆人员随行观察。1时30分到达中国人民大学停留了一会,近千名人民大学学生加入,沿途又有清华等校学生加入,汇聚了近一万人,不过大部分学生稍后在途中陆续散去。

   北大游行队伍前列打着长10米、宽4米的白绸布横幅,上书“中国魂”、“永远怀念耀邦同志”,落款是“北京大学部分师生暨校友”。学生一路高喊“民主万岁”、“自由万岁”、“打倒官僚”等口号,齐唱《国际歌》。10多名学生高擎用笤帚蘸煤油制作的火把。

   凌晨4时30分许,北大等校队伍进入天安门广场,集结在纪念碑下,将“中国魂”横幅搭在纪念碑上。一名学生爬上纪念碑浮雕高喊:“我们这次行动完全是自发的,和学生会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现在已选出了学生代表,准备和政府进行交涉。”

   清晨,在人民大会堂前静坐的数百名北大学生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以上的领导出面接见,提出7条要求:一、重新评价胡耀邦的是非功过,肯定其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观点;二、彻底否定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给予平反;三、国家领导人及其家属年薪及一切形式的收入向人民公开,反对贪官污吏;四、允许民间办报,解除报禁,实行言论自由;五、增加教育经费,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六、取消北京市政府制订的关于游行示威的十条规定;七、要求政府领导人就政府失误向全国人民做出公开检讨,并通过民主形式对部分领导实行改选。这七条要求经过在场学生的讨论,北大宪法学博士生、研究生会主席李进进等起了作用。

   7时30分,王丹见静坐学生越来越少,就给北大物理系副教授、方励之妻子李淑娴打电话。李淑娴随后在北大三角地贴出大字报《天安门前传来的电话》,希望学生前去声援。这是事后被中共认定为学运黑手的方励之夫妇与学运发生关系的唯一一件事。

   8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局长郑幼枚等邀请郭海峰、王丹等学生代表进入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请愿书》。郭海峰、王丹等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人出来对话,郑幼枚说领导人出面要有一定程式。学生代表对这次对话不能令人满意。

   下午5时30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延东和全国人大代表陶西平、宋世雄会见了静坐学生的代表郭海峰等人,郭海峰等递交了《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请愿书》(主要内容即7条要求)。

   零时30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千余名学生出校门游行,一路上高喊“民主万岁”、“自由万岁”、“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口号,到达北师大时大喊“北师大学生下来”,响应者不多。凌晨2时30分被赶来的北航校领导和教师劝阻返校。

   下午2时,中央民族学院、北京经济学院等校逾千名学生举着旗帜,抬着花圈游行到天安门广场,加入人民大会堂前北大学生的静坐行列。中央民族学院游行队伍打出“公开评价耀邦功过”、“公开耀邦辞职真相”横幅。

   下午6时55分,人大、北大、北京理工大学三千多名学生从人大校门出发,打着“继承耀邦遗志,推进民主进程”横幅,拿着花圈,向天安门广场进发,大部分学生骑自行车。晚8时,骑自行车的学生队伍到达广场,步行的学生陆续抵达。

   21时,人大、北大、中国政法大学等校逾千名学生游行到天安门广场,与在人民大会堂前静坐的北大学生汇合。到了晚9时,广场已聚集一、二万人,在人民大会堂外静坐的学生已汇集到纪念碑前,纪念碑前挤满了人。

   晚22时50分,两千余名学生和围观群众从天安门广场转往新华门,高声呼叫,要求与国务院总理李鹏对话。并以北大学生提出的7条要求作为请愿内容。有记者在现场目击,因并无使用暴力,无人受伤。

   晚上,国务院总理李鹏前往胡耀邦家中慰问。胡耀邦亲属表示,希望丧事从简,追悼会的规模并不重要。他们再次向李鹏转达了胡耀邦在世时的一点希望,胡耀邦说:希望中央对我的工作做出结论,当然,如果不做我也不勉强。

   下午,两名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学生到江苏省公安厅申请集会,他俩说,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建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南京机械工业专科学校将有一万多学生4月19日下午1时在鼓楼广场举行悼念胡耀邦活动。

   从凌晨开始,陕西省西安市部分高校学生将悼念活动由校园推向社会。零时40分,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机械学院二千多名学生游行到新城广场。1时30分,学生们进入位于新城广场北部的陕西省政府大楼呼呼口号。从3时20分开始,学生们分批返回学校。

   中午12时30分许,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校约一千多学生来到新城广场集会。在广场中心升国旗的旗杆上献了一个花圈,并将花圈升至半空中。13时30分左右,西安市南郊的西北政法学院的四百名学生走出校门,到西安烈士陵园举行悼念活动。

   国务院国务委员、北京市市长陈希同早上签发了北京市政府给国务院的报告,报告称:北京高校学生悼念胡耀邦活动从4月17日开始出现升温趋势。据市委教育工作部今早的统计,北京已有26所高校的学生自发举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校内张贴的悼词挽联大小字报共计七百多份。

   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签发国家教委向部分省市教育部门和委属高校发出的《通知》,《通知》指出:在进行悼念胡耀邦活动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和苗头。少数人由于对当前一些问题不满意,想借机发挥。也有校内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此把矛头指向党和政府。

   截止4月18日,有关部门提供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参考的海外十几篇主要评论中,只有美联社的一篇报导提及了上海学生的悼念活动,其它的报导仍然局限在北京。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说:中国领导人不能不感受到学生们悼念被罢免总书记职务的胡耀邦一事的象征意义。本周的口号要求民主和法治、谴责专制和腐败,再一次针对活着的领导人而不是已逝者,再次出现了悲哀混合着不满情绪的混乱。

   美联社报导:“今天,学生们的游行逐渐变得越来越带政治性,要求政府对他们提出的七条要求做出答复。学生代表李进进说:官僚们会尝到人民的力量。他说,学生们想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谈谈要求,而且不会要求立即作出答复,可他们不敢出来。”

(2011/04/18 发表)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89天安门事件大事记:4月17日 星期一

89天安门事件大事记:4月17日 星期一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4月17日 星期一

    吴仁华

   从当天下午起,北京高校学生悼念胡耀邦的活动从校园比较有规模地扩展到天安门广场,而全国各大、中城市悼念胡耀邦活动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下午1时许,中国政法大学6百余名师生出了校门,沿着二环路走向天安门广场。这是八九民运第一次游行。详情见拙作《八九序曲:中国政法大学四.一七游行》http://is.gd/2vdYlW

   参加4月17日游行的一些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后来成为学生运动骨干,如我的学生浦志强、北京高校学生对话团团长项小吉、北高联首任主席周勇军、北高联首任秘书长王志新(公安部21名通缉学生之一)、王志清(公安部21名通缉学生之一,六四事件后至今下落不明)。

   下午4时20分许,逾30名北大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献花圈,宣读了简单悼词,此后,一部分北大学生前往胡耀邦家敬献花圈。5时整,纪念碑前共有9个花圈,署名分别为:北航部分学生、北大师生、北师大师生、中国社科院全体研究生、一个政法干部。

   晚7时多,二、三千人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前悼念胡耀邦,纪念碑北侧放着7个花圈。到了晚8时多,悼念活动形成高潮,不断有人(多为学生)轮番登上纪念碑台阶朗诵悼词、颂词,旁听者不断报以热烈掌声。直至18日零时仍聚集着二、三百人,不愿散去。

   夜晚,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近千名学生走出校门后前往中国纺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串联,没得到多大反应后,于翌日凌晨3时悄然返校。这支队伍中有“悼胡公”、“沉痛悼念耀邦先生”等横幅,并携带两个花圈。

   晚10时许复旦大学数百名学生从校园出发,11时许抵达同济大学,聚集逾千人前往上海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所在地,要求市政府领导接见,至翌日凌晨4时许散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连夜主持召开市委紧急会议,决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关于胡耀邦追悼活动的通告。通告提出,为确保上海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大局,规定各种悼念活动应在本单位进行。强调警惕个别坏人乘机挑起事端,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

   晚9时20分,天津的南开大学逾千名学生走出校门游行,一路高唱《国际歌》、《国歌》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歌曲,高呼“打倒独裁”、“打倒专制”、“民主万岁”、“自由万岁”等口号。

   连日来,湖南的湘潭大学、湖南师大、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校学生以各种形式悼念胡耀邦。晚10点许,湘潭大学聚集逾千人,唱着《国际歌》走出校门,至翌日凌晨2时许有3百多名学生到达湘潭市委、市政府。

   中国人民大学出现署名“北大、清华、人大、师大部分师生”的《几点建议》,主要内容:挽联、花圈向天安门广场集中;成立北京学生治丧委员会;废除专制政治;建立民主政治新秩序;对十年改革中的重大失误做出检讨,责任者引咎辞职。

   香港《虎报》在《据认为胡耀邦逝世会激励改革派》的报导中说,“要求民主和人权的运动的势头日益增大,随着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其势头会进一步扩大...北京大学生在举行悼念胡耀邦的活动时可能会自发地组织要求扩大民主的活动。”

(2011/04/17 发表)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八九序曲:中国政法大学的四.一七游行

   八九序曲:中国政法大学的四.一七游行

   吴仁华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中午,我与陈小平在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宿舍里相对无语,一腔忧伤。陈小平刚刚带回一个噩耗︰胡耀邦因心脏病不幸逝世。

   许久,我憋出一句话︰「无论如何,我要送花圈去天安门广场,而且要送一个大的。」陈小平抬头望着我,问︰「你?」我点点头。

   陈小平的疑惑不无根据。近年来我越来越厌恶政治,虽然与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的王军涛等人交往密切,但始终未曾涉入敏感的社会活动。

   中央电视台于当晚七时播放了胡耀邦逝世的消息,许多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在悲痛之余,也产生了去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的想法。

   一觉醒来,校园内已遍布悼念文字。大家的共同感受是哀痛,哀的是胡耀邦不幸早逝,痛的是胡耀邦八六年被迫下台的冤屈未雪。

   陈小平一早就出了校门,说是去北大看大字报。这样也好,我希望他不要太介入,因为在北大八五年「九.一八」学潮中,他曾大出风头,从而成为国家安全部的注意对象。

   等陈小平走后,我与青年教师熊继宁、刘斌、费安玲分头去准备制作花圈的材料。

   十六日一整天都在忙于制作花圈,我与熊继宁、刘斌负责花圈的框架,费安玲和张小菁负责折迭纸花。青年教师宣增义带我去学生宿舍找来几位女学生帮忙。在制作花圈的过程中,陆续有师生自告奋勇地参与。

   傍晚时分,直径近两米的巨型花圈做成了。花圈上的挽联是刘斌书写的,上书︰「耀邦千古」,落款是「中国政法大学部份青年教师敬挽」。我顺手找来一个小型的茅台酒瓶子,挂在花圈上。当时的想法是︰洒酒祭英灵。谁都没料到,这一小瓶子竟成为秋后算帐中的追查重点,被认定具有恶毒的政治涵意︰以小平祭耀邦。

   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师生参加到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的活动,我们特意将花圈摆放在教学楼大门前,十分醒目。

   当夜,我请擅长于书法的青年教师邬明安写了一张通告,通告云︰「兹定于十七日去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请参加者于下午一时整在校门口集合。」通告没有署名,免得有非法组织之嫌。

   翌日临出发前,校方人员主动来联系,声称校方已安排好车辆,请大家坐车去天安门广场。校方的用意很清楚,就是为了避免一次实际上的游行事件。大家觉得无法消受校方的此番好意,决定按原计划行事,步行去天安门广场。

   队伍于午后一时准时出发,前导是校旗和巨型花圈,随行的师生约六、七百人。

   队伍刚一出校门,马上有一辆神秘的黑色轿车尾随而行,并不时拍摄,这显然是国安部系统的车辆。一路上最上镜头的是「车夫」陈小平,他费劲地蹬着装载巨型花圈的三轮平板车。此外,校方也派了一辆轿车尾随,声称是为接应体力不济的师生。我所在的法律文献研究所的研究生浦志强,身高一八○公分以上,故意在途中装做晕倒,被抬上了轿车,捉弄了他们一番。

   中国政法大学师生上街游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共青团中央,那里正在召开北京十所高校的团委书记会议。与会的团干部们不仅不忧虑,反而显得很兴奋。他们纷纷对政法大学团委书记白希说︰「这次你可露脸了。」(中国政法大学历来校风保守,被戏称为第三神学院,第一神学院是中央党校,第二神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同时又奚落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张来武︰「你们北大这次怎么被人抢先了?」游行沿途的消息不断传进会议室,与会者无心继续开会,终于决定中止会议,赶赴天安门广场观察。

   游行队伍沿学院路、西直门、复兴门、西长安街奔向天安门广场。师生们沿途不断地唱《国际歌》和呼喊口号。口号限制于悼念胡耀邦和要求民主自由法制两类内容。途中,曾有人呼喊「打倒新权威」的口号,当即遭到众人劝阻。

   途经西直门立交桥时,因花圈巨大无法通过,只好将花圈放倒,才顺利通过。当初我提议制作巨大花圈,就是为了引人注目,扩大影响。记忆中,一九七六年爆发的四五天安门事件,就是源于群众自发的悼念活动,其中,北京重型电机厂制作的巨型花圈让人印象深刻。

   沿途的群众反应极其热烈,与过去市民漠视学潮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是行人,还是建筑工地的工人,都对游行队伍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午后五时许,游行队伍抵达天安门广场。哀乐响起,师生们踏着悲怆的旋律缓缓地绕广场一周,泪水涌出了许多人的眼眶。此时,越来越多的人自动地加入游行队伍,人数已逾四、五千人。广场上众多的警察没有对游行队伍予以干涉,只是协助维持秩序。

   挤过人群,我和青年教师陈洪武等人终于将花圈抬上纪念碑底座。人越来越多,秩序有些混乱,为了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我们几位青年教师匆匆决定尽快结束悼念仪式。在青年教师熊继宁的带领下,大家唱起了《国际歌》,随后呼喊四句口号︰「自由万岁!民主万岁!法制万岁!人民万岁!」

   悼念仪式于是结束,六十多名政法大学师生代表跟随团委书记白希去胡耀邦家表示哀悼。我则伴随陈小平蹬着平板车回校园,虽然疲惫,两人情绪高昂,兴奋不已。

   游行虽已结束,但余波犹在。晚上十一时,当「美国之音」播放了中国政法大学师生的游行消息后,数千名北京大学学生随即于午夜时分拥着「中国魂」的大幅挽联涌向天安门广场。蓬勃不息的游行潮出现了。

(2011/04/16 发表)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4月16日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1989年4月16日 星期日 吴仁华

   北京有17所高校出现挽联、标语、大小字报约500余份。据中国官方部门统计:“其中属正常悼念胡耀邦的占80%;发泄不满的占10%;攻击党和政府,煽动闹事的约占10%。”

   昨天北京大学生采用的悼念形式以标语和挽联为主,但今天已出现评论时局的长篇大字报。政治观察家认为,北京许多大学校园的形势,颇有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味道。

   一些参加过1987年学运的北大学生表示,1987年胡耀邦的遭遇太不公正,现在想起来很痛心。当时知识分子没有抗争决心,如果当时站出来支持胡耀邦,可以避免更多悲剧,胡耀邦也不会这么早死。我们对不起胡耀邦。不少学生表示非常想上街游行。

   上午,天安门广场纪念碑旁放了署名“清华大学化学系”的花圈;两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将今天第一朵小白花系在纪念碑北侧围栏上;北方交通大学学生将“痛悼青年知己耀邦”的横幅放在纪念碑前。截止下午3时30分,出现三个由学生、一个以家庭名义敬献的花圈,后来都被警察拿走。

   我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费安玲、熊继宁、刘斌、宣增益、张小菁带领两名学生,动手制作了直径两米的花圈,傍晚将花圈摆放在教学楼前吸引人们注意,贴公告明天下午一时送花圈到广场。

   我随手在花圈上挂了一个茅台酒小瓶子,六四后重点请查此事,认为是以小平祭耀邦。其实我当时的用意并不“恶毒”,只是洒酒祭英灵。日本共同社2009年六四二十周年系列报导中提及此事,称中共当局将此列为恶性政治事件。

   北大历来是学运中心,“北大动,不动亦动;北大不动,动亦不动”。许多人赶往北大观察,陈小平、刘苏里、杨晓等北大校友不约而同前往北大,看大字报,与北大青年教师陈裕国、张柄九等交换意见。刘苏里等制作了数米长的悼念胡耀邦的白绸布横幅,写有“中国魂”三个大字。

   自4月15日下午起,上海的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就出现悼念胡耀邦的大小字报,截止16日晚八时,上海近十所高校出现大小字报,包括华东政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晚上在复旦大学3108教室举行了追悼仪式,约400人参加。

   下午三时,有几位青年抬着两个大花圈,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钟楼邮电大楼前的广场上,沉痛悼念胡耀邦逝世。一个花圈挽联上写的是:“广大青年的教师,爱国志士的良友。”另一个挽联上写着:“敢说敢干公正坚忍不拔是您的精神,民主科学法制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吸引数百人围观、议论。这几位青年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及单位。七时,在放置花圈的地方仍有不少行人在观看,议论的内容大都是“胡耀邦被气死的”等。

   中共中央发布公告,决定在人民大会堂为胡耀邦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全国主要场所降半旗。为了平息民间不满声浪,中共提高胡耀邦追悼会规格,所有现任中共领导人包括退居幕后的邓小平均出席追悼会。

(2011/04/16 发表)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1989年4月15日

    早上7时53分,胡耀邦因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逝世于北京医院。终年73岁。发病及逝世详情见《满妹:追忆父亲胡耀邦最后的时刻》http://is.gd/n8TwXq
    在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播出胡耀邦病逝消息前,此消息已在京城流传。中午政法大学同事陈小平告诉我此消息,悲愤中决定带领师生送花圈到天安门广场,造成事实上的游行。
    胡耀邦家人刚把会客厅布置成灵堂,刘少奇遗孀王光美、老战友李昌等首批吊唁者就来了。当天仅签名者逾1300,包括李鹏、乔石、胡启立、李铁映、吴学谦、芮杏文、阎明复等中共负责人,夏衍、张友渔、朱厚泽、平杰三、李锐、于光远、红线女等各界人士。
    胡耀邦逝世时,其女儿满妹正在西雅图市的如约到健康和医疗服务中心进修,住在修道院,为了回国奔丧求助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没有自报身份,遭拒绝。终夜哭泣,惊动修女,捐助买了回国机票。
    13时30分,北大开始出现“耀邦同志永垂不朽”、“英灵永存”等横幅标语,不久出现发泄不满情绪及抨击当局的内容,如“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15时后,人民大学、清华等6所高校陆续出现悼念性的大字报挽联。
    13时30分,北大开始出现“耀邦同志永垂不朽”、“英灵永存”等横幅标语,不久出现发泄不满情绪及抨击当局的内容,如“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15时后,人民大学、清华等6所高校陆续出现悼念性的大字报挽联。
    “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这句流传北京各高校的话,出自著名女作家冰心悼念胡耀邦的文章,不知为何,文章尚未发表,此话已广为流传。
    中共中央要求公安部、安全部尤其是北京市要密切注意北京高校特别是天安门广场的情况。从各大学到天安门广场的行动,公安、安全部门进行了全方位跟踪。各高校官方根据中共北京市委要求,试图引导学生悼念活动,防止有人借机煽动闹事。
    当年知识分子待遇很差,经过反自由化和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思想苦闷。加上胡耀邦87年初因反自由化和镇压86年底学生运动不力而下台,知识分子普遍觉得欠他人情。
    当年知识分子普遍支持学生,大学青年教师带领学生上街。六四后中共当局总结教训,收买知识分子,曾一次性拨款18亿元给清华、北大,作为教师津贴,三年花完。可知如今知识分子为何德性如此之差。
(2011/04/15 发表)
http://blog.boxun.com/hero/201104/wurenhua/2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