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序曲:中国政法大学的四.一七游行
吴仁华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中午,我与陈小平在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宿舍里相对无语,一腔忧伤。陈小平刚刚带回一个噩耗︰胡耀邦因心脏病不幸逝世。
许久,我憋出一句话︰「无论如何,我要送花圈去天安门广场,而且要送一个大的。」陈小平抬头望着我,问︰「你?」我点点头。
陈小平的疑惑不无根据。近年来我越来越厌恶政治,虽然与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的王军涛等人交往密切,但始终未曾涉入敏感的社会活动。
中央电视台于当晚七时播放了胡耀邦逝世的消息,许多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在悲痛之余,也产生了去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的想法。
一觉醒来,校园内已遍布悼念文字。大家的共同感受是哀痛,哀的是胡耀邦不幸早逝,痛的是胡耀邦八六年被迫下台的冤屈未雪。
陈小平一早就出了校门,说是去北大看大字报。这样也好,我希望他不要太介入,因为在北大八五年「九.一八」学潮中,他曾大出风头,从而成为国家安全部的注意对象。
等陈小平走后,我与青年教师熊继宁、刘斌、费安玲分头去准备制作花圈的材料。
十六日一整天都在忙于制作花圈,我与熊继宁、刘斌负责花圈的框架,费安玲和张小菁负责折迭纸花。青年教师宣增义带我去学生宿舍找来几位女学生帮忙。在制作花圈的过程中,陆续有师生自告奋勇地参与。
傍晚时分,直径近两米的巨型花圈做成了。花圈上的挽联是刘斌书写的,上书︰「耀邦千古」,落款是「中国政法大学部份青年教师敬挽」。我顺手找来一个小型的茅台酒瓶子,挂在花圈上。当时的想法是︰洒酒祭英灵。谁都没料到,这一小瓶子竟成为秋后算帐中的追查重点,被认定具有恶毒的政治涵意︰以小平祭耀邦。
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师生参加到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的活动,我们特意将花圈摆放在教学楼大门前,十分醒目。
当夜,我请擅长于书法的青年教师邬明安写了一张通告,通告云︰「兹定于十七日去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请参加者于下午一时整在校门口集合。」通告没有署名,免得有非法组织之嫌。
翌日临出发前,校方人员主动来联系,声称校方已安排好车辆,请大家坐车去天安门广场。校方的用意很清楚,就是为了避免一次实际上的游行事件。大家觉得无法消受校方的此番好意,决定按原计划行事,步行去天安门广场。
队伍于午后一时准时出发,前导是校旗和巨型花圈,随行的师生约六、七百人。
队伍刚一出校门,马上有一辆神秘的黑色轿车尾随而行,并不时拍摄,这显然是国安部系统的车辆。一路上最上镜头的是「车夫」陈小平,他费劲地蹬着装载巨型花圈的三轮平板车。此外,校方也派了一辆轿车尾随,声称是为接应体力不济的师生。我所在的法律文献研究所的研究生浦志强,身高一八○公分以上,故意在途中装做晕倒,被抬上了轿车,捉弄了他们一番。
中国政法大学师生上街游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共青团中央,那里正在召开北京十所高校的团委书记会议。与会的团干部们不仅不忧虑,反而显得很兴奋。他们纷纷对政法大学团委书记白希说︰「这次你可露脸了。」(中国政法大学历来校风保守,被戏称为第三神学院,第一神学院是中央党校,第二神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同时又奚落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张来武︰「你们北大这次怎么被人抢先了?」游行沿途的消息不断传进会议室,与会者无心继续开会,终于决定中止会议,赶赴天安门广场观察。
游行队伍沿学院路、西直门、复兴门、西长安街奔向天安门广场。师生们沿途不断地唱《国际歌》和呼喊口号。口号限制于悼念胡耀邦和要求民主自由法制两类内容。途中,曾有人呼喊「打倒新权威」的口号,当即遭到众人劝阻。
途经西直门立交桥时,因花圈巨大无法通过,只好将花圈放倒,才顺利通过。当初我提议制作巨大花圈,就是为了引人注目,扩大影响。记忆中,一九七六年爆发的四五天安门事件,就是源于群众自发的悼念活动,其中,北京重型电机厂制作的巨型花圈让人印象深刻。
沿途的群众反应极其热烈,与过去市民漠视学潮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是行人,还是建筑工地的工人,都对游行队伍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午后五时许,游行队伍抵达天安门广场。哀乐响起,师生们踏着悲怆的旋律缓缓地绕广场一周,泪水涌出了许多人的眼眶。此时,越来越多的人自动地加入游行队伍,人数已逾四、五千人。广场上众多的警察没有对游行队伍予以干涉,只是协助维持秩序。
挤过人群,我和青年教师陈洪武等人终于将花圈抬上纪念碑底座。人越来越多,秩序有些混乱,为了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我们几位青年教师匆匆决定尽快结束悼念仪式。在青年教师熊继宁的带领下,大家唱起了《国际歌》,随后呼喊四句口号︰「自由万岁!民主万岁!法制万岁!人民万岁!」
悼念仪式于是结束,六十多名政法大学师生代表跟随团委书记白希去胡耀邦家表示哀悼。我则伴随陈小平蹬着平板车回校园,虽然疲惫,两人情绪高昂,兴奋不已。
游行虽已结束,但余波犹在。晚上十一时,当「美国之音」播放了中国政法大学师生的游行消息后,数千名北京大学学生随即于午夜时分拥着「中国魂」的大幅挽联涌向天安门广场。蓬勃不息的游行潮出现了。
(2011/04/16 发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