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的《北京植物人》
作者:汤姆·德维森(Tom Deveson )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8年4月27日
马建小说中的人物提到了对西藏的压迫,提到了在北京的国外剧组,提到了申奥及人权等问题。《北京植物人》有时候就像一部对下月最近新闻的总结,但它的实际意义要远远大于一部纪实文学。它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出发揭示了20世纪末发生在整个中国的故事,既有史诗般的广袤视角也有个人情感的宣泄。作者行文语调在多重声部间保持了平衡,平实大气的叙述中夹杂着深刻而讽刺的评论和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警句。他为“孤儿的一代”做出了强大而具有说服力的辩驳。
小说主人公戴伟是当时北京的一位博士生,他组织并参与了当
年那场招来天安门大屠杀的民主示威运动,他在这场事件中被子弹击中了头部,从而被“活生生埋在了自己的身体里”,他在昏迷中行动无法自理,却有着敏锐的感
觉和记忆力。马建将两条引人入胜的时间线索巧妙地编织在了一起——从他的童年开始到那灾难性的一天——1989年6月4日为止是戴伟的记忆,而随后在中国发生的巨大变革则由后来来探望他的朋友代为讲述。书
中有数百页的篇幅展现了学生运动中的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这也反映了当时浮躁和愤怒的情绪正在逐渐增长。各种不同的价值和观点——是否需要重新开始反腐败
和争取自由的斗争,怎样才是挑战权威的最好方法,怎样选择旗帜与口号等问题,谁有可能是警方的卧底——一切都在大量触动人心的细节中一一得以展现。我们见
证了这个广场是如何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国中之国,拥有它独立的食物分配体制,气候,并列的社区,学生还是学生,“许多衣衫褴褛的学生走进了那些帐篷中”,当
最终鲜血开始流淌时,预示着事先筹划好的正在将一切变得更加惨烈。历
史的意义同时延伸到未来也追溯到过去。戴伟无法遗忘对毛泽东时代统治秩序的恐惧记忆——他记得一位老人从污水沟中刨出生白薯吃掉的情景,人们被活埋,妇女
们被强迫堕胎,人们因饥饿而相食,当千禧年到来之时,即使身为植物人,他还是听到了当年他的伙伴们的下场:有人在被指控后自杀了,有人逃亡了,而其他人则
抓住了时机靠软件业和房地产开发大肆赚钱。这些画面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拼图,转化为了我们现在读到的文本。《北京植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