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纪念六四】三十年的珍藏

【纪念六四】三十年的珍藏

今年是89民运30周年。时光流逝,我心依旧。30年来,我珍藏着一些照片和物品。与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相比,我的这些“作品”微不足道。但这是我亲手所为,弥足珍贵。所以,我要与大家分享,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日子。
一.
三十年前,1989年,我正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工程系)雷达教研室(信号检测与处理教研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我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4级本科生。因此,我既属于北大,又属于清华,奔走于两校之间。
下面的照片是4月某日我站在清华中央主楼前平地的东南角、朝主楼方向拍照的。用的是美能达(Minolta)单反(SLR)照相机(下同)。

照片1. 清华学生在中央主楼前集会
二.
下面的照片是4月某日朝西方向拍照的。大体在照片中心位置、夹在两个树林之间的白色单层建筑物是学生十食堂。食堂前部是突出的东门廊(靠右边,看起来较大)和西门廊(靠左边,看起来较小,标有红色“1”)。西门廊里设有学生临时广播台,里面放有两部扩音机。食堂前面的空地是学生的活动中心。

照片2. 清华学生十食堂,学生活动中心
照片中食堂左面、标有红色“2”的树林,与食堂之间隔着一条水沟,其上有一座小桥,连接水沟两边的马路。6月4日,清华学生在这个树林里祭奠死难者。一个黑色棺材前设了几个牌位,记得一位是段昌隆(清华化工系应届毕业生),还记得另一位是钟庆(精密仪器系本科生)。牌位前面放着水果等祭品,还有点着的香烟。人们低头默哀、鞠躬行礼。
三.
下面的照片是4月某日从28楼北面拍照的北大三角地,北大学生的活动中心。大字报栏后面的建筑物是教工宿舍16楼。左边露出的房顶是与大饭厅(如今的“大讲堂”)相连的学生第二食堂。

照片3. 北大三角地
四.
4月26日晚,在清华学生集会上,学生自治会筹委会宣布取消第二天抗议4.26社论的游行,引起许多学生的不满。4月27日早上,这些学生自发组织游行队伍,冲出清华西校门,到中关村与北大学生的游行队伍会合。下面是游行队伍途径宿舍区、前往西校门的照片。

照片4. 清华学生抗议4.26社论的游行队伍途径宿舍区
五.
4月27日早上,北大学生冲出南校门,参加抗议4.26社论的游行。下面是当时北大南校门的照片。南校门内,游行队伍高举旗帜、整装待发。南校门外,围观和支持的群众人山人海。

照片5. 北京大学南校门,4.27早上
5、6月份,我为北大学生广播台“自由论坛”当机务(维修人员)。我多次顺着南校门侧面的墙爬到门顶平台上,安装和调试高音喇叭和变压器。
六.
5月14日,我决定单枪匹马,挺身而出,声援绝食学生。当天下午,我和妻子用白布做了一面长方形旗子,水平方向宽67厘米,竖直方向高89厘米。沿竖直方向的一边缝有套筒。竹竿插入其中,就成旗杆。下图是旗子的实物照片。

图1. 声援绝食学生的长方形旗子
(“清华博士后”的“后”字是用圆珠笔写的,已经褪色,在照片上看不见。)
我把18张12厘米宽、14厘米高的白纸订在一起,做成一个小本子,供签名用。下图是小本子的实物照片。

图2. 供签名用的小本子
当天下午我穿戴着悉尼大学的博士袍、博士帽,把长方形旗子的旗杆捆绑在自行车车座后面,把小本子和一支圆珠笔一起挂在旗杆上,骑自行车沿校内马路从宿舍西八楼前往中央主楼,征求签名,声援学生。
七.
5月15日,我把长方形旗子的旗杆捆绑在自行车车座后面,参加北京知识界大游行,声援绝食学生。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面的清华营地,我接受了台湾聯合報記者汪士淳先生的采访。下图是汪先生发表在聯合報上的报道。


图3. 网页截屏,记者汪士淳在聯合報上的报道
   网址:http://www.64memo.com/b5/3124.htm
八.
5月16日上午,我又穿戴着悉尼大学的博士袍、博士帽,把长方形旗子的旗杆捆绑在自行车车座后面,把小本子和一支圆珠笔一起挂在旗杆上,在校园里征求签名,声援学生。在学生十食堂前面,学生自治会筹委会的人和我约好,下午3点在十食堂前会面,然后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游行。
回到家里,我和妻子用白布做了一条横幅,宽82厘米,高21厘米。下图是横幅的实物照片。

图4. 声援绝食学生的横幅
横幅的字面意思是:不少于100名清华学生绝食不少于70小时(从5月13日下午到5月16日下午)。
下午3时许,在十食堂前面,我站在拉开的长条横幅前面、自行车上的小旗旁边,手持半导体喇叭,面对人群,发表演讲,中心意思是呼吁清华教师支持学生。下图是现场录音卡式磁带的实物照片(内容见附录一)。

图5. 现场录音卡式磁带
演讲之后,有人递给我一张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声援学生的签名的复印件。上面有约50人签名,左上角第一位是(数学家)王元。(数学家)陈景润的签名在底部倒数第二行。我随手在底部的空白处签了名。见下图。

图6.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声援学生签名的复印件
随后,我推着自行车,带领学生在校园游行,筹委会的人沿途收集募捐的款项和签名。小本子上共有117人签名。下午活动过程历时大概3小时。
九.
【附录一】5月16日下午在十食堂前面的演讲,呼吁清华教师支持学生,长9分种。根据录音整理的内容。
我是清华无线电系雷达教研室的博士后。我叫吴乃龙。我是坚决支持学生的。现在是学生挺身站出来,为了民主,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我应该站出来,支持他们。13号那天,我跟着游行队伍,护送学生到了天安门广场。那天晚上,清华队伍到了以后,我就在城里过了一夜,在广场上过了一夜。5月14号那天,我弄了这面旗子,呼吁在最困难的时候,希望清华的老师来声援学生。14号使我非常失望。14号那天,除了我以外,只有一个赵大壮博士签字。(轻声苦叹)我非常感动。后来我继续,我觉得我应该继续站出来,呼吁老师支持学生。我是,昨天我一直在天安门广场。12点的时候,我到了清华绝食队前面,我看到清华一百多个同学在那里绝食,情况非常的悲惨。我都感动得流泪了。我就看了他们一眼,我都不敢再看第二眼,我怕自己的神经受不了。我回来以后,我继续呼吁老师,有良心的老师,支持学生,声援学生。

我从今天开始,我又花了很多时间。除了休息之外,我就出来,呼吁老师支持学生。所以,我现在希望,清华有良心的老师、学者都站出来,支持学生。我并不是呼吁什么当局或者干部来支持学生,我只是呼吁教师、学者支持学生。我就可以算是个学者吧,我还是有点良心的。我应该站出来(众人:鼓掌),呼吁老师支持学生(众人:保护学生)。我觉得清华的同学,最近一段时间,干得是非常好的,特别是14号那天晚上,其实挺危险的。那天晚上,说要清场。那天晚上清华的学生去了六、七千人,我不知道我的估计准确不准确。结果去了以后就把绝食的队伍包围起来了,我觉得就是镇住了,那天晚上,镇住了阵脚。我觉得是清华学生的骄傲,使我感到非常兴奋。所以我认为,我应该呼吁老师来支持学生。现在我们的学生,清华有100多人在绝食。我觉得他们是为了民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觉得他们就是用自己的生命、血肉在修筑新的长城。我觉得他们太冲动了,他们现在干的就是这种事情。所以我认为我应该呼吁老师来支持学生。

实际上,从学生运动开始,我已经停止了我的一切研究工作。我觉得我搞科学研究,我搞的时间已经够长的了,我搞了半辈子了。那么,我觉得科学和民主,中国非常需要。那么,我觉得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民主。(众人:好!鼓掌)所以,我现在停止我的科学研究,已经停止一个月了。(众人:鼓掌)就是说,民主不是靠恩赐的,民主是要斗争得来的,现在我就必须参加到这个行列中去,尽我自己的一点力量。我知道,包括所有的人,清华的老师在内,都是希望有民主、自由的。但是我必须说一句,民主、自由不能靠别人的恩赐,或者是别人去斗争,取得以后,你分一份。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众人:鼓掌。好!)所以,我觉得,学生的这个斗争,非常悲壮。昨天晚上,我在北大听它的“自由论坛”,说北大有十几个学生要自焚。我听了之后非常痛苦。我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发生。说真的。但是,这只是我的想法啦。那么,如果要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怎么办呢?只好说,大家支持他们,才能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支持学生斗争,只能是这样。(众人:鼓掌)那么,我的这个发起,我是自发的。我不是这个……,我和学生的筹委会没有任何联系,我是自发的。我觉得我是一个有良心的教师。(众人:好!鼓掌)

我并不认为我有很高的觉悟。我应该站出来,呼吁老师支持学生。各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并不是呼吁他们,都要停止研究工作,跟我一样,要去游行,甚至我并不要求他们来签字。但是,我就是希望老师能够从良心出发,不要去对这些同学施加压力。(众人:好!鼓掌)我在广场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同学跟我说,他的班主任在4.19的晚上跟他说,你呀注意一下,明天早上,谁是晚回来,给我汇报,这样的话,你在政治上就清白了。我觉得这个班主任非常可耻!(众人:好!鼓掌)因为这是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可以不管,对不对?那么,而且,我感到,这种事情,在1989年还能发生在我们的清华大学,我感到非常的悲哀!(众人:鼓掌)我就是希望,呼吁老师,能够声援学生,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愿,去干他自己所愿意干的事。(众人:鼓掌)我认为这是对有良心的老师的一个最低的要求了!(众人:好!鼓掌)我觉得我是被学生所感动的。一开始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运动很关注,但是,我当时很难预料它的发展。我是非常关注的。说实在的,一开始的时候我对清华的情况比较失望。现在,就是说,同学们起来了,而且在声援绝食斗争中,清华的同学起了非常好的作用。现在我希望清华的老师能够支持学生,能够比较快地挽回自己在北京市的形象!(众人:对!鼓掌)我现在就想到宿舍区去,我自己想去唤醒老师,表明态度。那么…… (众人:我们一起去!鼓掌)(半导体喇叭开始响起……)
十.
【附录二】我在CND上发表的与89民运有关的回忆文章。原发于《华夏快递》或《华夏文摘》,并放入《华夏文库》,网址是:http://wu-nailong.hxwk.org
文章的标题如下(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新的在前)。
老吴曾经是海归(九)– 风萧萧兮易水寒(1989)
老吴曾经是海归(五)– 不眠之夜(1989)
老吴曾经是海归(四)– 挺身而出(1989)
老吴曾经是海归(三)– 海归归海(1991- )
老吴曾经是海归(二)– 清华园里放鞭炮(1990)
无线电爱好者的1989(二)
无线电爱好者的1989(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