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2讯
鲜花献给胡耀邦 四月的鲜花献给同情民主的胡耀邦。悼念胡耀邦是引发这次运动的导火线。1989-4-17
自发悼念胡耀邦 纪念碑上胡耀邦的巨幅画像,周围有许多学校献的花圈,及要求自由与民主的横幅。1989-4-18
人民大学民主墙 人民大学民主墙。一幅哀悼胡耀邦的对联讽刺中共官场现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万寿无疆;宁作良臣勿为忠臣英年早逝”。1989-4-18
学生们在中南海门前静坐示威 学生们在中南海门前静坐示威。警察组成一道人墙,防止学生冲击。那晚军警武力驱散学生,出现流血场面,激起之后更加高涨的学生示威活动。1989-4-19
“北大筹委会”组织的第一次游行 “北大学生自治会筹委会”组织的第一次游行,抗议昨夜军警在新华门的暴行。1989-4-20
“浴血民主” 横幅:“浴血民主”。北京工业大学学生高举民主旗帜,星夜赶往天安门广场,参加次日的悼念胡耀邦集会和请愿活动。1989-4-21
(http://www.dajiyuan.com)
广场悼胡 占领广场的首都大学生参加悼胡,然后提出“请愿七条”。图为政法大学的学生在宪法第35条和胡耀邦画像下参加追悼会的场面。1989-4-22
下跪请愿 胡耀邦追悼会后,郭海峰等三人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台阶上跪交请愿书,未获在大会堂里面的李鹏接受。据称李鹏最近在回忆录中否认知情。1989-4-22
罢课 “罢课──坚决捍卫学运领袖”。北大经济学院研究生在张贴他们全体的大字报。1989-4-23
“不自由,毋宁死!” 北大三角地是学运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北京大学众多的大字报中,有一张写着美国革命时的一句口号:“不自由,毋宁死!”1989-4-25
四二六社论 四月二十六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社论,指学运是一场有计划的阴谋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四二六社论引起了学运的进一步反弹。1989-4-26
四二七大游行 四二七大游行,抗议四二六社论,上百万北京学生和市民参加。声势之大出乎预料,中共最终未敢动武。游行队伍中的横幅和口号有:“民主万岁,人民万岁!”“廉洁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1989-4-27
四二七大游行路线图 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指着大字报上的游行路线图,说明学生如何闯过警察封锁线,进入天安门广场。1989-4-28
抄写大字报 北京校园里学生们认真地抄写大字报,有些大字报是外地来京的学生书写的。1989-4-28
假对话 迫于四二七大游行的压力,中共导演了一场假对话。中共发言人袁木坐在“领导席”向学生训话,学生“代表”则都来自官方学生会。昨天正式成立的北高联不承认这是一次对话。1989-4-29
[1] [2]
2007-06-02讯】
上海五四游行静坐 上海各高校联合发动纪念五四大游行,数万人参加游行,之后上万名大学生在市政府门前静坐,要求就“四项要求”与江泽民对话。图为上海一大学女生在市政府门前宣读“四项要求”。1989-5-4
五四大游行 五四大游行。约七千名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游行到达天安门广场。1989-5-4
(http://www.dajiyuan.com)
警察阻档不住学生的洪流 警察阻档不住学生的洪流。1989-5-4
冲破封锁线 向广场游行的学生们冲破警察的一道封锁线后,发出一片欢呼。1989-5-4
欢迎德先生 学生的旗帜上面写着:“德先生(指民主),你好”1989-5-4
上海教授支持学生 上海一位参加过七十年前的五四运动的老教授到市政府门前发表演说支持学生的请愿活动。1989-5-4
自行车大游行 五月十日的自行车大游行可能是世界首创的游行形式,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1989-5-10
自行车大游行到达天安门广场 自行车大游行到达天安门广场时的盛况。一个学生在口和额头上扎上布带:“还我人权--我要说话”,以示声援北京新闻界记者们的请愿活动。1989-5-10
绝食第一夜 绝食从五月十三日下午开始,夜里同学们在广场上度过寒冷的夜晚。当时学生们普遍以为政府会很快让步,所以连被子和大衣都没带。1989-5-13
遗书 遗书,以生命向当权者进谏。“爸爸、妈妈:假如我这次不幸死去,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儿于一时的冲动,或受了长胡子的人的唆使……”1989-5-14
(http://www.dajiyuan.com)
教授呼吁“民主对话”“救救我的学生” 五月十四日下午五时,广场上的旗帜上写“民主对话”。中共这时与学生对话团的对话并未在广播电视中播放。一位教授呼吁“救救我的学生”。他后面的横幅上写道“师生共存亡”。1989-5-14
绝食第三天早晨 绝食第三天早晨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绝食人数迅速从起初的八百增加至三千。1989-5-15
决心 一名学生以纸箱为枷锁,表示坚持绝食的决心。1989-5-15
“妈妈,我饿” 广场上一个帐篷外面写道:“妈妈,我饿,可吃不下。”1989-5-15
母子连心 母子连心,一同绝食。1989-5-15
[1] [2]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赵亮轩 来源:全球纪念“六四”委员会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