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方励之不出走 六四的结局会不同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4月08日 转载)
方励之对大陆“六四”一代人的精神影响与号召能力无可置疑,对此,有人假设如果方励之公开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如果方励之能在“六四”民运后期的混乱状态中出任领导角色,必然能稳定当时的局面,“六四”的结局必然有所不同。
《中国时报》4月8日报道,方励之以精神导师之姿,高高耸立在大陆“六四”一代人的思想中,二十三年过去,“六四”的错误有人讨论,关于方励之的角色与作为,自然也有人评说。 (博讯 boxun.com)
大陆专治民国史的专家傅国涌,对方励之在“六四”枪响之后避难美国大使馆,来年选择流亡海外就颇有不平。他认为,中国一百多年民主进程之所以如此坎坷艰难,原因就在于缺乏昂山素季(缅甸)、哈维尔(捷克)、金大中(韩国)这样的“民主殉道者”。
傅国涌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方励之六四后不出走”。他认为,如果方励之当时能坦然走出美国大使馆,充其量就是接受几年入监的命运,因为依当时的大陆民气与国际社会舆论,入狱只会带给他巨大的声誉。
可惜方励之最后仍然选择了出走。然而根据媒体报道,方励之曾经面对过这样的质疑,他当时解释,自己只是一个科学家,并不是一个政治人物。
关于方励之在“六四”期间的角色,有更多人提出责问。方励之当时对学运提出的政治主张,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也与学运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并未被划归“民运领袖”。
据了解,许多参与“六四”的学生,都是受了方励之的言语及精神感召而来,方励之在“六四”期间的回避学运态度,引来责难自是理所当然,难以避免。
责难者的反思是如果方励之公开支持学生民主运动,如果方励之能在“六四”民运后期的混乱状态中出任领导角色,必然能稳定当时的局面,“六四”的结局必然有所不同。
这些“如果”,都是大陆境内外民主人士对“六四”的相关反思,往者已矣,反观当下,目前仍然系狱的大陆异议作家刘晓波,在“六四”之后,不但做了非常深刻的反思,并且很早就已经下定决心,不论未来命运如何,绝对不会选择流亡。
刘晓波的选择,可能和方励之受到的质疑有关。如今,刘晓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且在大陆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但究竟谁对、谁错,也只有历史才能做出最终裁判。 _(网文转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