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大学
1987年8月,我考入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现在的青岛理工大学),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青岛有海,周日常常去看海,吹吹海风。每次到海边都有些感触,我这个理科生竟然做起诗来,回到宿舍就记下来,因为这些诗竟然加入了学院的文学社,有些诗在院报上发表,又参加几次沙龙,渐渐的竟然小有名气。青岛有山,崂山当然最有名,我去过一次,没留下太深的印象,只记得溪水澄清。爬过浮山,这个就不太出名了,但是浮山出产的一块石头却大大的有名,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出自浮山。其实我最喜欢去的是另外一座更不出名的小山:嘉定山。原因很简单,因为离学校最近。周日早晨拿本书,在校门口花几毛钱买个法式面包,啃着走着就去了。别看山不高,不出名,照样可以寻到赏心悦目的风景,一片黄花,一片枫林,一座小亭,一泓碧水。我就坐下开始看书,有时看到傍晚才回学校。
大学的课程不紧张,印象中下午和晚上很多自习课,即便不是自习旷课好像也不要紧,所以我很多时候泡在图书馆里。在那里阅读唐诗宋词,喜欢上王维、苏轼。那时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本子,看到喜欢的诗句就抄写下来,空闲时就坐在校园内的松树下、草坪上细细的咀嚼。大概是语文课本中有庄子文章的缘故吧,记不清为什么想起看老子庄子的著作,就托任课老师买来了《老子》、《庄子》。买回来一看,有点傻眼:“呀,繁体字啊”。那时不太认识繁体字,居然不怕麻烦硬读下来,居然还读出点意味,居然还把《道德经》背了下来。知道了道家讲“道”,知道了“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心里生出无限的向往。1988年去济南实习,登千佛山,看齐烟九点,转来转去,看到有卖经书的,买了两本佛教的经书。那时不懂,一直问:这本多少钱?这本多少钱啊?觉得很奇怪:这卖书的怎么不理我呀?后来知道应该说“请”,表示对佛的虔敬。
那时气功热,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有很多气功杂志,而且很惬意的是:阅览室里有段时间还提供咖啡。喝着咖啡,翻着杂志,翻阅了很多气功杂志。学校里有气功讲座也去听,有时也到文化公园的松树林里比划比划,在公园里看别人练功。一次想跟一位女气功师学功,她不怎么爱搭理我,这时旁边一个人告诉我,需要送点心礼品的。我不禁嘻嘻一笑,转身离去。对气功非常感兴趣,却没有去深入的研究、去练哪一种功,在我内心深处隐隐觉得:这些功法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从⋯⋯小不喜热闹,喜欢清静,上大学期间却很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喝酒,俗话说:一个人不喝酒嘛。三、五好友,买上熟狗肉,几样小菜,拎上1、2瓶白酒,跑到嘉定山上的小亭子里痛饮一番。夏天,还爱喝那种一扎一扎的散啤酒,才三、四毛钱一扎。酒不是好酒,菜也不是佳肴,却常常喝的兴高采烈。我喝酒喜欢开怀畅饮,自己不知道节制,就是敢喝,同学们就称我“酒仙”,我 不在意,反而还洋洋自得。
那时晚上的娱乐活动是,跑到校外的放映厅去看录像。一般看港片,什么武打的、枪战的、警匪的;周润发、万梓良、李修贤呀。。。看什么学什么,真的是不得了。明星们帅气的形象、种种暴力的场面都装到大脑里了,有一次同室友吵架,竟然拿起一本书朝室友扔过去。
1989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因为8964。我也参与了,但是并未涉入太深,当时对这件事也没有太多的思考。我没有参加青岛的学生游行,当时青岛也是很紧张的,入夜有警察在校外贴墙警戒。一天,学校礼堂放映《红高粱》,看完电影回到宿舍,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敲着茶缸、饭盆大声的唱起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从窗口俯视那些警察,很有些豪气冲天的感觉。我和几个同学去北京的时候,北京已经开始戒严了。火车上可真挤,挤的脚都要离地,就连厕所里都挤得满满的,我就挤在厕所里。近十个小时的车程一点不觉得累。高兴的和身边的同学们侃着,就是聊天,那时流行这个词:侃。但是说的内容却一句也记不清了。在北京没有呆太久,因为北京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很热,晚上还是挺冷,一天晚上我睡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侧面的护墙上。而且天一黑,就有便衣靠过来做工作:快回去吧,怪苦的。我在广场上参加了一次大游行,秩序还是很好的。老百姓们支持,送水、送饭、送衣物;纪念碑下还有艺术家们表演节目。此次北京之行留下一张照片:天安门前,我一只手高举,打着“V”字的手势,瘦小的身体恰好挡住毛泽东的画像。返校后,老师传达下来:绝不秋后算账,放心吧。我们单纯,我们真的相信。可是等暑假一过,秋后算账就开始了。我们整整在宿舍里憋了一个学期,由老师领着,接受思想教育,是一个宿舍由一个老师负责。负责我们宿舍的是我们的系党支书记,就在不久前他是很支持我们游行的,现在转过来教育我们。算账的手法还有就是阴损的毕业分配政策--发回原籍。找86届的搞秋后算账因为时间上来不及了,所以我们87届入学的赶上了,我们这些人失去了很多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不相信亲身经历过8964的人会真的忘记了在他的人生中曾经经历过这件事。
四年的大学生活要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给我写下很好的留言。一位老师赠我两幅字,我很喜欢。一副是:“修身如执玉 种德胜遗金”;一副是:“梅花带雪飞琴上 柳色合烟入酒中”。毕业离校,学校派车送我们去火车站。望着西下的夕阳,23岁的我轻轻的对身边的同学说:“我爱这傍晚的太阳,因为它没有一丝火气”。
吸纳了这种种繁杂的信息,正好似心田中埋下了一颗颗善的、恶的种子,我要走向社会了。我将会向上升华呢?抑或是向下沉沦呢?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