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10大最有影響力海外華裔作家(2)

明鏡新聞網: 10大最有影響力海外華裔作家(2): 《明鏡》月刊編輯部 當華人在全球的科學、經濟界綻放光彩時,一批用中文以外語言創作的作家,也正發光發熱。他們或已取得當地主流文壇的重視,或正嶄露頭角、往文壇頂峰邁進,這批作家,正用文化及語言的力量擴大、深化和校正西方讀者的中國視野。 然而,由於並非以中文創作,其中許多人...


10大最有影響力海外華裔作家(2)



《明鏡》月刊編輯部

當華人在全球的科學、經濟界綻放光彩時,一批用中文以外語言創作的作家,也正發光發熱。他們或已取得當地主流文壇的重視,或正嶄露頭角、往文壇頂峰邁進,這批作家,正用文化及語言的力量擴大、深化和校正西方讀者的中國視野。

然而,由於並非以中文創作,其中許多人不為中文讀者所熟悉。《明鏡》月刊此次評選出10大有影響力的華裔作家,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人在海外的成就。由於優異作家眾多,本次評選將範圍縮小為近10多年來活躍於海外文壇上的華裔,這批使用第二語言寫作的作家,均需努力克服非母語寫作的困難,才能創造出一篇篇動人的小說。

因此,我們並不否定第一代英語作家黎錦揚、譚恩美、湯婷婷在改變西方主流對華人觀念上的成就,也肯定傳記或詩歌作家張戎、程抱一等人的成績,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和日本土生土長的華裔作家任璧蓮、陳舜臣,以及6歲就移民的加拿大作家方曼俏有其重要性,但我們認為,唯有深刻體驗過兩種文化,並用大眾喜愛的小說形式創作的當代作家,更能在現在與未來發揮影響力。

本次評選出的10位作家中,大部分人於“文革”時代長大,作品均反映出中國近代政治運動在作者心中留下的印記;且所有評選出的男性作家均同時具詩人身份。




6. 閔安琪(Anchee Min)(英語,美國)深刻描繪歷史女性

閔安琪曾被江青選為電影演員,又因“四人幫”倒台成了“殘渣餘孽”,但遭遇一個又一個困難的她憑藉不服輸的精神,從出國前一句英語都不會說的女子,變成登上美國暢銷排行榜上的作家。閔安琪將其獨特人生經歷化為英語小說《紅杜鵑》(Red Azalea)後,給了西方讀者一個嶄新的“文化大革命”生存者故事,她對女性人物的關注,則給讀者重新認識歷史人物的機會。

擅長說故事的閔安琪,多藉由對特定人物的描寫,帶出人物所處時代的變遷。《凱特琳》(Katherine)講述後毛澤東時代到中國教書的美國女教師故事;《成為毛夫人》(Becoming Madame Mao)、《蘭貴人》(Empress Orchid)、《末代皇后》(The Last Empress)、《中國珍珠》(Pearl of China)則描繪了江青、慈禧和賽珍珠的經歷,通過小說賦予這些人物新的面孔,並用這些人的眼光解釋中國歷史。在為中國建立形象工程上,閔安琪發揮了影響力。



圖說:閔安琪。(閔安琪提供明鏡)


7. 陳達(Da Chen)(英語,美國)帶領青少年認識中國

陳達出身的地主家庭,在“文革”時是遭批鬥的對象,直到一名基督教教授開始為陳達上英語課,他才發現了一扇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陳達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後,23歲的他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並在華爾街投資銀行取得一職。1999年,陳達的英文回憶錄《山色》(Colors of the MountainColors of the Mountain)出版,隨即登上登上《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榜,他的另一本回憶錄《水聲》(Sounds of the River)同樣獲得廣大反響,自此陳達投入全職寫作行列。

不過,陳達最大的特色在於為青少年撰寫小說。《山色》獲得成功後,陳達將其改編為《中國兒子》(China’s Son),讓西方青少年更加了解中國的文化與政治背景。陳達的第一本青少年小說《流浪的武士》(Wandering Warrior),講述了將成為皇帝的7歲Luka向僧人習武的經歷,被譽為“中國版的《哈利·波特》”。最新作品《劍》(Sword)同樣融合中國歷史與奇幻,描寫小女孩為父親復仇的故事;美國許多中小學均將陳達的作品作為教材。

陳達的作品類型不只如此,他還完成成人小說《兄弟》(Brothers),講述一對成長自不同家庭的雙胞胎遭遇,並獲得最佳圖書獎。陳達在各種文學領域向讀者展示了中國文化,反映60、70年代至今中國的變化,如今陳達已逐漸在美國主流文學圈中站穩腳跟。



圖說:陳達(陳達個人網頁)


8. 山颯(Shan Sa)(法語,法國)用大眾口味包裝歷史

生於北京的山颯,是一個“文學神童”,7歲開始發表詩作,11歲出版第一本詩集,15歲成為北京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

但山颯的成就不限於詩歌。她17歲赴法國留學,25歲用法語創作描寫1989年天安門學運的長篇小說《和平天門》(Porte de la paix céleste),獲得法國龔古爾新人獎。山颯的小說多以愛情、奇幻等大眾元素包裝,講述一段段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如《柳的四生》(Les quatre vies du saule )以四段輪迴故事,描寫不同歷史背景下四名中國女子的命運和追求;《圍棋少女》(Lajoueuse de go)訴說著16歲中國少女和日本間諜的愛恨情仇;《女皇》(Impératrice)用第一人稱寫法,賦予武則天全新形象;《裸琴》(La Cithare nue)裡,則有一把將女帝鬼魂喚醒的古箏。山颯的小說主題多與中國有關,但也有描寫巴黎國際工業間諜戰、以及亞歷山大帝的愛情故事。

山颯的小說屢登法國暢銷書榜,2009年與2011年,她更榮獲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位與榮譽軍團騎士勳位,為法國文壇耀眼的新一代華裔作家。



圖說:山颯(網路圖片)


9. 歐陽昱(Ouyang Yu)(英語,澳洲)中西文化的使者

澳洲作家歐陽昱關注的重點是近代的新移民。取得華東師範大學英國文學學士與美國文學碩士後,歐陽昱1991年至澳大利亞攻讀文學博士,當時也是大量中國移民抵達澳洲的時刻,新一代移民到澳洲闖蕩的經歷、毛澤東時代對這些移民的影響,成為歐陽昱刻畫的焦點,他的第一部英語小說《東坡紀事》(The Eastern Slope Chronicle)便講述一名當代中國詩人到澳洲開始新生活,之後返回自己故鄉、回憶早年學生時代的故事。另一部小說《英語課》(The English Class)則講述一名自學英文的卡車司機,上大學後愛上澳洲英文老師,在新舊兩個文化與政治體制之間的內心衝突。

小說外,歐陽昱也翻譯大量作品,以中、英雙語創作的歐陽昱著作非常豐富,已出版小說、非小說、詩集、翻譯等55部書籍,不論是向西方推介中國文化,或帶領華文讀者認識英語文學,都有相當的貢獻。



圖說:歐陽昱(歐陽昱個人網站)


10. 應晨(Ying Chen)(法語,加拿大)用前衛手法表現傳統主題

來自上海的應晨,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法語文學系,1989年時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法語文學系深造,從此於法語文學界耕耘,如今已是新生代華裔法語作家中的佼佼者,曾獲巴黎—魁北克聯合文學獎、魁北克書商獎,擔任加拿大文壇最高獎項——總都獎的評委,她更在2002年榮獲法國文化部騎士獎章。

應晨多以“前衛”、虛化背景的風格探討普世主題,如《再見,媽媽》(L'Ingratitude)中一對中國母女雖相愛,但卻因思想上的隔閡而不斷折磨著對方,女兒最終自殺,留給母親無盡的遺憾。《磐石一般》(Immobile)以今世與前世呼應的手法,探索時間與記憶。《自由的囚徒》(Les Lettres chinoises)則以分隔兩地戀人的書信往來,傳達異鄉人的心境與中西文化衝突。應晨的作品廣受肯定,被加拿大高中預科班作為讀物。



圖說:應晨(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